close

     

      建築素人的我因2015年因緣際會下參加了走讀建築讀書會,從讀書會中是我第一次聽到「黃聲遠」這個名字,而那年正值「黃聲遠+田中央工作群」受邀至日本TOTO間美術館參展,成為首位台灣建築師登上日本建築界深具意義的殿堂,亦悄然的開啟我因喜愛黃聲遠的建築理念而經常造訪宜蘭的開端。

     

    一開始,單純從一種繳建築作業的心態去認識「黃聲遠/田中央」,在閱讀報導和資料的過程中,卻發現黃聲遠和其田中央夥伴們是如此有別於傳統印象中的建築師,他們整理了歷史街廓、改造了河濱綠廊、復原了舊城水系、將土地空間還地與民…等等的建築設計,這些都顛覆了一般我們腦海中對建築的認知,因此與其說田中央完成的是一個建築作品,不如說他們是在修復人民對原有土地的記憶、建構一種人民的生活態度,甚至是對未來城市與生活的想像。而這也是日本及歐洲紛紛提出邀請「黃聲遠/田中央」參展的主要原因。台灣,因著田中央,而一躍而成世界的中央!

 
      羅時瑋老師曾將「黃聲遠/田中央」在宜蘭做建築的方式,形容為在宜蘭下一大盤棋,一步步去佈整盤局,等到十數年後,棋局的脈絡才慢慢被看出來,而一個屬於人民的城市也因而被逐步建構出來。當我經過一年摸索認識田中央建築後,再看到這段形容時,覺得有些貼切,卻也有更深層的思考。
 
 
      從結果論看來,城市確實透過一段段的田中央建築而被串連起來,融入原本人民生活以及自然環境後,建築物在經過10年、20年、30年後可能也自然而然形成有別於現在的另一種狀態。然而這樣的佈局並非由田中央建築團隊單方面主導,甚至也不是一開始就預設好的縝密城市規劃,所有從結果論看起來的【理所當然】,其實都只是在<時間>的過程中,透過不斷的『聽見居民的聲音及需求』以及『相信如果多做一點甚麼,可以讓城市變得更美好』的善意出發,同時秉持著『建築的本質是陪伴』的思維,最終發展出現在所看到的『田中央宜蘭經驗』。而在盤局形成的過程中,等待是田中央的家常便飯,因此學會【和時間做朋友】便是成就田中央建築很重要的一環,也是理解田中央建築的關鍵之一。
 
 
      因著建築而認識黃聲遠建築,透過建築設計而理解黃聲遠的思維,花了一年時間終才明白,原來一直讓我著迷的並非田中央建築本身的樣貌,而是他的人生哲學和相信--"自由•真實•善意",只是這樣的相信正好在他的建築中被實踐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vy小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