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宜蘭維管束計畫(一) 之 楊士芳紀念林園
 
品味林園的百轉千迴 彷若置身宜蘭舊城
 
 

y1.jpg

 
 
 
興建背景
 
       楊士芳紀念林園的產生,有一種充滿著田中央對城市想像力的風情,原本只是一塊在都市計畫中的綠地和停車場,沒有人知道這塊地應該拿來做什麼,而田中央審視了周遭環境的歷史脈絡,非常漂亮的用了『楊士芳』來做連結
 
 
楊士芳和碧霞宮的淵源
 
  楊士芳,清代噶瑪蘭廳唯一的進士,在日治時期協助募款購地,建造奉祀岳飛的碧霞宮。畢生熱心於文教事業,積極提倡興建孔子廟及書院,對提倡宜蘭文風功不可沒。因此在這塊空地--碧霞宮北側(正後方),用『楊士芳紀念林園』的想法來表彰其奮發好學等事蹟,實在是連結的非常巧妙!
 
  有時覺得在田中央工作的人,可能不只要把建築技術學好,應該同時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有這樣的能耐,透過著聯想力一步步把城市的未來順著時間而慢慢鋪陳出來
 
 
見面不如聞名?
 
  老實說,初次走進楊士芳林園時和網路查到的資料完全連結不上,原先經營的咖啡廳關門了,林園完全沒有人煙,平實的就像一座簡單到不行的公園般,如果不是因為知道這是黃聲遠的建築,恐怕我也會錯身而過猶記得當時內心實在感受不出為什麼建築評論家說:黃聲遠在做完楊士芳林園後,整個設計風格更為奔放也更能揮灑自如,所以一直讓我覺得我是不是走錯地方了,同行的朋友不禁脫口了一句:”這好像廢墟喔”...
 
  後來經了解才知道,原來這裡的經營需自給自足,之前遇到經營上的困難所以原有的咖啡廳空間閒置,連楊士芳展覽地也關閉無法參觀,僅有一處小賣店兼展覽館的功能,固定提供服務
 
  在最近的一次造訪時,我們遇上了新租這個空間的單位,簡單的幫我們介紹了林園的特色,也感覺他們正在籌備新空間的利用,希望下次造訪時,能有一個有活力的新氣象。畢竟一棟建築必須要為人所用,才能發揮建築的真諦
 
 
品味林園的百轉千迴 彷若置身宜蘭舊城
 
  儘管初次造訪時瞬間映入眼簾的吃驚,試圖放下心中的疑慮,想著:既然來了,那就仔細走走吧!越走才越發現林園的腹地不大,卻有著高低起伏的層疊豐富性變化,每處都有著不同的景色,時是平坦的綠意,時是石牆堆砌而成的城牆環繞,九芎樹屹立在林園之間,似乎也將我們帶回古代宜蘭九芎城的景象小小的基地,仍舊能深深感受到建築師想重現歷史紋理的企圖心。
 
 
2007年榮獲全國優良綠建築獎
 
因比鄰著碧霞宮,因此這裡的建物刻意輕薄低矮,應是不想搶過岳王爺的風采吧!查了資料才發現,本身林園的建築設計更是一大亮點,還曾經榮獲2007年的綠建築獎,也成為鄉土教學的據點
  • 以玻璃帷幕代替水泥牆,呈現自然採光。
  • 單斜屋頂增加遮陽設計,多面向開窗,利用熱對流效應增加自然通風。

y6.jpg

 
  • 建地保留大面積混生植被綠地,堆疊出高低起伏的地形,營造層次感,所種植的大量喬木、灌木則巧妙穿插在建築之間。

y7.jpg

 
 
 
  • 地下停車場採立體綠化除了讓綠意進入外,也增加了通風和明亮度。支撐的結構有三星蔥的感覺呢!

楊士芳-停車場.jpg

 
 
 
  • 廢枕木牆:具隔熱功能和資源再利用的意圖

楊士芳-枕木.jpg

 

  • 石牆
1.宜蘭是目前台灣唯一在舊城牆拆除後未經市區改正,過往城牆位置直接變成現在的道路(舊城東、西、南、北路),因此沿現在道路繞一圈便可感受到古時宜蘭舊城的空間。
 
2.為了修復現代居民對舊城的記憶,建築團隊將開挖停車場時的沙土、石頭,用以堆疊成石牆的地貌,並種植九芎樹和竹林,營造對過往宜蘭舊城(九芎城)的想像。
 

y8.jpg

 

 
 
 
 
arrow
arrow

    Ivy小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