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宜蘭維管束計畫(一)之 鄂王里光大巷

 

重現舊城歷史紋理 再造人民生活信心

 

[社區小語] 鄂王社區發展協會於民國92年12月7日正式成立,面積0.1836平方公里,居民332戶,人口949人

 

借存檔_170516_0008.jpg

 
 
高牆的拆除 開啟舊社區的新風貌
 
  從楊士芳林園對面沿著路徑走進鄂王社區光大巷,雖說走的是巷弄,卻不覺狹窄有壓迫感,細看才發現原來左側邊台電大樓的圍牆拆了一大半,將原本台電的綠意引入巷內,不只巷內空間變寬廣了,綠意的透入也讓社區明亮了起來,偶爾可見附近居民坐在拆除的圍牆邊聊天,原來這是田中央花了數年說服台電拆除圍牆後的成果。
 
  一直以來,除了現代建築外,我對古蹟和有歷史紋理的地方都特別有興趣,因此當我知道原來鄂王里光大巷這裡的社區在舊城時期也曾輝煌過,就不禁讓我想起台北的大稻埕,我想差不多這裡就是宜蘭的大稻埕吧!

台電牆面01.jpg

台電牆面.jpg

借存檔_170516_0001.jpg

 

建築的本質是陪伴 善意終可得到認同

  鄂王社區位於宜蘭河東岸,是古時「西門溝」宜蘭市西門重要的運輸航線,民間及廟宇活動頻繁之地,尤以工匠技藝和食品業最為發達。後來因產業型態改變,技術逐漸流失或失傳,後代也多數轉行,買賣逐漸取代了製作。

  在田中央對社區建築區塊整理下,加上社區發展協會積極整理社區史,一戶一戶人家的溝通協調,透過建築與文化的交疊下,得以讓每戶人家的圍牆保有自己的私密性又兼具社區的開放性,為鼓勵每戶人家都能種樹,[黃聲遠/田中央團隊]在與每戶人家溝通時,也會盡量說服對方:"現在有補助每戶2萬元種樹,如果你不種的話,以後別人家都有,你如果要的話,那就沒有了喔!” 其實當我聽到這段時,不禁莞爾一笑,原來溝通技巧真的需要軟硬兼施啊!
 
  在路遙知馬力的時間醞釀下, 居民終能感受到田中央團隊的善意,因此田中央能依循著社區在舊時宜蘭城時的歷史紋理,重新展現社區過往活力與榮耀的氛圍。沿著整理後的鋪面走,可以經由蜿蜒小路到達宜蘭社福館,串起整個維管束計畫的一部分。
 
        我想鄂王社區光大巷的整理,便是能彰顯黃聲遠說過的--“建築的本質是陪伴” 最好的實踐,此次的社區活化與新生,也同時讓社區當地老人家和後代重新發現自己,肯定並認同這個社區的存在價值,讓在地人民能理解社區當年的榮景而引以為傲。
 
  黃聲遠雖然是建築師,卻從來都不是只想著單純蓋建築這件事,總試圖希望居民能透過建築而讓重新發現並肯定人們自身的價值,如果黃聲遠不是一個浪漫的建築師,那我想應該算是建築的哲學家吧!
 
 
造訪時千萬不可錯過的台灣的傳統技藝
 
  • 磚雕牆面:訴說宜蘭舊城的歷史,,現在要看到整面的台灣手工磚雕技術也很難得了,連許多寺廟都已經是引進中國的工廠製作的制式磚雕,很擔心台灣這類的傳統技藝也會失傳了。

60580.jpg

 
  • 石雕牆面:一片片石刻是各行各業的縮影,記載了社區的百工技藝

60579.jpg

 

  • 顏文伯燒畫磚(磁磚彩繪)
《西勢大溪水文圖》西勢大溪=宜蘭河
鄂王社區過往是百工匠師匯聚之地。這面燒畫磚不僅記載歷史,現今磁磚彩繪技術也接近失傳,為匠師顏文伯遺作,值得好好欣賞。
 

60405.jpg

60406.jpg

 
 
 
 
 
arrow
arrow

    Ivy小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