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礁溪生活學習館(礁溪戶政與衛生所)

 

用建築重新詮釋公部門與人民間的關係

 

獲2006年建築佳作獎

  初訪礁溪生活學習館時,一棟外觀奇怪找不到平衡的建築,藤蔓攀爬了整個停車入口,還順勢著往主建物生長,怎麼看都和傳統我們覺得漂亮的現代建築搭不上邊,而這棟竟然是得獎作品?!因為看不出所以然,索性就用身體去感受空間吧!

生活館-1

 

風,彷彿是隱形的材料

  記得那天是個快被太陽炙燒的天氣,但相當神奇的是,當步入建築後的那刻,隨著建物的遮蔽和風的通透,竟一陣沁涼,剛才的炎熱感瞬間全消,那種感受就跟我在宜蘭社福館及羅東文化工場的經驗一樣,我想田中央在作設計時,應該是都把風也當一種材料了,這個隱形的材料總能適時的幫建築畫龍點睛。

生活館-2

 
  沿著走道的連綿起伏,緩步自然往上,驚訝的發現扶手竟然是鋼筋作成,實在是太酷了,而人在建築內走著,卻像極了在郊外樹林中爬山一樣,建築裡外的空間互動性實在太有趣味了,不自覺的竟很自在的到達托育中心樓層,看似開放的空間,還是很有巧思了顧及了安全性的作了護網,田中央的體貼,在每一個設計細節都表露無遺。後來在一次講座遇到黃聲遠時,聊到這棟建築時,遠哥很開心的說:「那就是在爬山啊!」
 

鋼筋扶手

 
  順勢一路走到地下室樓層,開放空間的景觀如同樹林中的小公園般,真是很難想像這棟建築是一個公部門的辦公大樓,這樣的開放式空間型態,似乎是大方對著居民招手,寫著「歡迎光臨」一樣。同時,突然看到一處特別的樣貌,明明是草地,為何有一排像石頭堆疊出的水床樣,有點像乾涸的護城河樣,那是甚麼?
 
  根據走訪田中央建築的經驗,直覺告訴我,只要是一般人覺得好像不該出現在建築中的,田中央都必然有他的邏輯存在———果然後來「在田中央」的新書中解答了我的疑惑,這是當時田中央建築師吳龍傑在參與監造時和宜蘭老師傅一起動腦,並親自拿不同材質的石頭排列出水流河床的軌跡,以呼應平面景觀所設計的一條河流貫穿的設計。
 
 
黃聲遠巧妙處理基地的前後高低段差
 
  在建築物中高高低低穿梭的過程中,不禁發現這棟看似不平衡缺乏美感的建築,其實是把基地前後兩端約一層樓的落差處理的很巧妙,如果不是在生活學習館後方往前看時,真是不覺得原來跟前面的馬路是在不同的平面上,由此可知建築團隊的設計功力。不過讓我更感佩的,除了建築師外,應該是施工單位了,每段的不規則處理起來應該比蓋一般規規矩矩的建築還困難,所以有人批評黃聲遠的這棟建築根本是亂蓋,我覺得實在是有失公允。
 
礁溪生活學習館  
 
  從後面看礁溪生活學習館的立面,是不是有一種霍爾的移動城堡的氛圍呢!同一樓層也可發現樓層板的水平線有略為起伏,很多木格窗的設計帶點日式風情,應該也是兼具通風的考量。不知道為何,一直很喜歡站在這裡細細看這這棟建築的細緻度,給了很多的想像空間!
  

移動城堡

 

奇形怪狀設計的本質:人民才是主角

  
  建築通常是建築師意念的展現。礁溪生活學習館的開放性,便是黃聲遠用建築對抗威權的具體展現。礁溪生活學習館本身建築外觀的奔放,像山體的層層堆疊、材料的運用、場域的開放性…等等,都讓人感受到自由隨興的氛圍,我原以為這就是黃聲遠常說的「自由」,後來研究更多後,我才明白原來我們看到及感受到的自由只是最後的結果。
 
  礁溪生活學習館,最主要的是公部門的功能—礁溪戶政所和衛生所的所在地,黃聲遠認為,一般公部門建築的設計多半喜歡封閉性的,只要能關的起來,公部門往往就會想辦法把門關起來,但這一旦關起來,就成了公部門和人民間的阻隔,而這樣封閉性的公部門建築就成了展示威權的象徵,既然如此,那就來蓋一個你想關起關不起來的開放式戶政與衛生所吧!只有建一個讓公部門根本無法關起門來的建築,才能傳達他內心對抗威權的想法,回歸人人平等的本質概念,而這也是他對真正「自由」的詮釋。
 
 
 
arrow
arrow

    Ivy小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